援藏20年来,山东坚持民生优先,把“硬件支援”与“软件支援”相结合,推动西藏日喀则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据山东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山东新闻联播》报道,经过20年的不断探索,山东援藏探索并开拓出了“用政府的资金保民生、用社会的资金促产业、用全省的资源抓培训”援藏模式。
在南木林县,山东援建的新居即将落成,村民们采取“以工代资”的方式进行新农村建设;在日喀则市,570多名孩子正在接受双语教育,他们中的80%来自农牧民家庭。新一轮援藏以来,山东投入民生领域的资金达6.69亿元,实施援建项目142个,分别占援藏总资金和项目个数的73.8%、74.3%。
山东省对口支援办公室主任姜长兴:“坚持把援藏资金,援藏项目向基层倾斜,向农牧民倾斜,把援藏资金用在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把项目建在老百姓心坎上,让他们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针对当地实际需求,山东始终把人才智力援藏放在重要位置。20年来,山东先后分七批,选派了383名优秀党政干部到日喀则地区挂职,选派了330名优秀教师,还有近700名其它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到日喀则地区工作,同时还组织了3500多名当地党政干部和技术人员来山东进行培训,不断改善受援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软实力。
西藏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日喀则地委书记丹增朗杰:“开展对口支援工作20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援藏工作,不仅项目上,资金上大力援助我们日喀则地区,还先后选派了七批援藏干部,在西藏日喀则地区工作,他们为日喀则地区的发展和稳定工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责编:李志平)
文章链接:http://sd.ifeng.com/news/fengguanqilu/detail_2014_08/26/2825456_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