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喀则市委副书记、上海市第七批援藏工作队总领队戴晶斌说:“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关乎西藏的未来。教育援藏是援在根子上,利在千秋。”
为此,两年多来,上海第七批援藏工作队牢牢抓住教育这一民生重点和薄弱环节,从重视资金援藏转变为智力援藏、人才援藏、知识援藏,着力为西藏未来发展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形成了一系列教育援藏工作亮点。
结对共建强援助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上海市对口援助的江孜、亚东、拉孜、萨迦、定日等5县,部分中小学与上海市部分中小学建立了结对共建关系,使援藏工作向基层倾斜,做到“见人、见物、见精神”。
上海援藏干部、日喀则市教体局副局长杨广军告诉记者:“三年援藏有限,智力援助无限。如何使教育援藏工作不因援藏干部批次轮换而受影响,是我们第七批援藏干部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上海第七批援藏干部积极探索通过与上海相关单位结对共建的形式,推动两地教育事业的合作交流与发展。
在亚东县中学,当记者问到哪种教学方法好时,同学们纷纷说出“四步教学法”。
“我们学校从上海新杨中学引入已经成熟的‘四步教学法’,即自学—指导—交流—反馈,成功实践结对共建教育援藏思路。”据上海援藏干部、亚东县中学校长夏时勇介绍,“四步教学法”使亚东县中学在教育教学质量上取得了显著进步,中考卷面分成绩由2013年的全市第13名跃升至2014年的第4名,折合分成绩由2014年的全市第16名跃升至2015年的第5名,化学、数学、藏文、英语等薄弱学科更是实现了长足进步。
在成功建立结对共建关系后,日喀则上海实验学校中考成绩稳居全区第一,江孜闵行中学、拉孜县中学、萨迦县中学等上海对口支援学校今年的中考成绩均取得了明显进步。
国际赛事拓思维
2014年7月12日,在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局、亚东县援藏联络小组的积极协调下,西藏(日喀则)首届头脑奥林匹克挑战赛在亚东县举行。
据了解,这次比赛共设4大类6道题目,设幼儿、小学、初中、高中等4个竞赛组,来自日喀则市的上海实验中学、江孜闵行中学、拉孜中学、定日中学、萨迦中学、亚东中学、亚东县实验小学等12支参赛队的367名参赛队员,分别参加了快乐饲养员、纸制斜塔、放飞梦想、爬高飞行等6个项目的角逐。
西藏学生首次走进头脑OM赛场是在2013年8月。经普陀区援藏校长夏时勇的牵线搭桥,在多家单位支持下,通过远程培训和赛前集训,7位来自亚东县中学的学生登上了第35届世界头脑奥林匹克中国区决赛暨中国上海第27届头脑奥林匹克创新大赛的赛场。“他们自编自导自演的《活到老,学到老》,获得了这一项目的三等奖和大赛特别奖。”夏时勇高兴地说。
在首届比赛顺利举行的基础上,上海头脑奥林匹克协会、日喀则市教育局签署了头脑OM推广协议书,同时,普陀区教育局与亚东县签订教育对口合作备忘录,设立援藏专项资金用于亚东中学师资队伍建设和头脑OM项目建设。
杨广军说:“头脑奥林匹克挑战赛引入西藏,对于挖掘西藏学生学习潜能、培养创新意识、促进自主发展乃至推动西藏教育发展改革意义重大。下一步,我们计划在全市及整个自治区有序拓展实施,引导一部分优秀西藏学生走出西藏、走向全国、面向世界,从而起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作用。”
“三名工程”育队伍
2013年以来,上海市第七批援藏干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努力为日喀则培养一批“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 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专业人才队伍。
杨广军说:“组织专业技术骨干‘走出去’,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升能力,是推动教育援藏工作的重要途径;组织内地教育领域专家短期进藏交流,实行‘送教上门’,也是促进教育援藏事业的有力举措。”
在“走出去”方面,选派骨干教师、中层干部到上海培训,由上海教师带教,通过讲座、示范课等形式进行“手把手”指导。拉孜、萨迦、定日、江孜、亚东以及日喀则上海实验学校、市职业技术学校积极选派优秀骨干教师到上海培训。
“去年,我县援藏干部邀请上海市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张鲁川、上海市华育中学韩文清两名优秀班主任为日喀则市各县中小学校、市直各学校360余名骨干班主任及中学政教主任开展专业培训。”上海援藏干部、萨迦县委常务副书记白锦波告诉记者。
两名老师围绕班主任工作主题,从班主任如何撰写学生评语、班主任对学生个性化教育方法、班主任工作成功经验、如何开展主题班会等各方面,结合当前教育改革发展潮流和西藏实际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在日喀则教师队伍中产生了较大反响。
一石激起千层浪。“两年时间,我们江孜县引入‘多喜爱’乡村公益行动计划,多次选派优秀教师到上海培训,依托上海浦东新区优质专家资源建成教师培训中心,邀请了上海名师专家团13名专家开展暑期培训交流……”上海援藏干部、江孜县二中党支部书记、副校长刘生金兴致昂扬地介绍到。
社会帮扶聚合力
上海市教委、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上海市电化教育馆、上海众谷公益机构、浦东新区、徐汇区青联和青企协、浦发银行上海分行……“搞好教育援藏工作,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我们上海援藏干部注重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援藏工作的积极性,构建起多层次、广领域的援藏工作格局。”杨广军说。
记者走进日喀则上海实验学校,便被完善的现代教育信息设备所吸引。新建的流动科技馆、3个电教馆,与内地相比一点也不逊色,这是上海市科技党委、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国资委共同支持捐建的。
在一长串社会帮扶教育援藏名单中,记者发现,学生学习用品、助奖学金、教师培训设施、科技图书馆等是捐赠的主体,为日喀则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上海市社会工作党委和上海市第七批援藏干部联络组共同的协调牵头下,发动上海多家民营企业家捐资178.3万元支持日喀则教育事业发展,包括组建日喀则沪新教育发展基金、建立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奖教奖学助学基金、日喀则市职业技术学校奖教奖学助学基金、援建桑珠孜区第二儿童福利院图书馆、启动百名非公企业家结对百名贫困学生公益项目等。
贫困学生索扎是受益人之一,他高兴地说:“每年有了这1500元的补助,能为家里减轻不少负担,我也能安心学习,争取早日回报社会。”
教育发展基金、助学基金、图书馆、“流动科技馆”、电教馆、“梦想中心”、过冬物资……正是有了社会各界的无私援助,日喀则教育才取得了很大进步,教育援藏已成为助推全市教育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
责编:德央
文章链接:http://www.souxz.cn/leader/rkz/201508/t20150806_737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