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闵卫星书记(中)视察学校改建情况
作为上海第六批58名援藏干部的总领队,闵卫星是年龄最大的。身为日喀则地委副书记、行署常务副专员的他,不仅要关注日喀则的援藏工作,上海对口五个县也是关心对象。他是第六批援藏干部的“带头大哥”,累与苦从不言语,如何惠民才是永远的工作第一重心。
资金大项目多 三年确定三目标
本次援藏小组共有58人,援藏总资金量达到8.35亿元,接近了前5批援藏资金的总和。资金量大了,如何使用是关键点。闵卫星笑说钱多了,担子也重了。不过很快,大家心中就有了底——以民生为重点,推进新农村和新县城建设。“把上海的优势体现出来。”坚定的语气鼓舞人心。
民生工作主要体现在农牧民的生活条件改善上,把解决老百姓的“急、难、愁”问题放在工作首位。“虽然西藏发展快,但是还是欠发达,日喀则对口5个县资金多项目也多,都是交钥匙工程。这肯定要比交支票辛苦,但是这才能彻底改变原来的落后局面。”据了解,在三年期间将完成援藏项目210个。
新农村建设、县城改造,要投入的不仅是项目,观念转变的精神投入更是需要一番功夫,方能更加保证能够让投入落地有声。闵卫星说:“如何用好上海老百姓的每一分钱,我们一直在提醒自己。如今已经确定将管理作为县城建设的重点。所以需要建立长效机制,通过宣传与讨论,让百姓们慢慢改变落后的生活习惯。”在大力宣传观念转变的同时,还把相关当地干部送往上海学习,心中有了先进管理观念,潜移默化形成自觉,才能更加配合援藏干部的工作。而当被问起三年的目标时,闵卫星坚定表达出三点:让老百姓得实惠、让5个对口县走在日喀则18个县的前列、在百姓中留下好口碑。
深入侧重五个县 从实际出发求发展
在日喀则地区上海对口援藏5个县,分别是江孜、亚东、拉孜、定日、萨迦。对于5个县的援建重点,有同自然也有异,关于这一点,闵卫星早已深思熟虑:“新农村建设是统一要求,但也需要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5个县侧重点要各不同。”
江孜是日喀则地区东部中心,是上海对口援藏的重点,投入最多资金来加强对这座英雄城的建设;亚东要被打造成中国西南边陲最美的小镇之一,大力发展其与上海的旅游对接;定日由于珠峰的品牌效应,游人众多,需要对环境大力整治,加强绿化种植养护,完善旅游强县的各项功能;萨迦有着萨迦古寺,也要成为世界旅游目的地;拉孜则是日喀则地区西部中心。面对规划,闵卫星如数家珍,将对5个县的改造侧重点一一道来。
在西藏工作了一年多,闵卫星始终坚持一点,那就是要根据事实干活。“不求最先进的,但要最实用的。”他举例说道,“很多先进设备,因为无人会用,一直放着却不能发挥功效,所以现在要用他们会用的。不过这也就看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缺人才,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就选择引进来,走出去,让上海的相关人才进藏提高当地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我们也会送他们去上海,学习操作与管理。”
三年援藏一生情谊 三条底线树“上海”形象
面对进藏的决定,闵卫星坦言当时并未想到:“我没想到会进藏,之前没思想准备。但组织上安排了,就当是对个人的一次历练吧。”既然选择历练,就要克服各种困难,在他的家中会客厅里,仍然摆放着一个半人多高的氧气瓶,“每天吃完饭还是要坐下来吸会儿氧,有的时候不知不觉就会睡着了。”现在的闵卫星,仍然每天两片安定,虽然知道这对身体不好,但是一想到第二天的工作,他也不再犹豫。“我是怀着感激的心情进藏来工作,感激这份对我的信任,所以必须要想好每一步,花好每分钱。”
谈起第六批58个援藏干部,闵卫星称他们为兄弟,“每个人都很棒。很多方面一开始大家并不熟悉,可以为了尽快进入角色,大家肯学肯吃苦。5个县委书记也是非常成熟,工作能力非常强,我们常常聊天开玩笑说,来在这里就要放松心情,放慢节奏。但是工作可不能怠慢。”一边回忆,一边笑意涌上,三年援藏,一生情谊,在闵卫星的笑声中清晰可感。
虽然是兄弟,但是也要有纪律。“所有的上海援藏干部我们都定下三条底线:不能开车,坚持安全第一;不能进娱乐场所,坚决维护上海援藏干部的形象;外出一定要请假。”纪律之下出成绩,闵卫星说这三条底线是要把好58位干部安全、健康这一关。虽然严格,但是深深关切之心也早已蕴含其中。在对五个县的采访中,我们发现每个干部都将这三条底线挂在嘴边,用他们的话说,守住三条底线,树立“上海”形象,值得!